若说“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就应该不图名利,不畏艰辛,孜孜不倦地在科学研究中奋斗”。那么,杨黄浩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杨黄浩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福建省首批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双百计划特支人才。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曾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目前为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黄浩教授多年来始终立志献身科研事业,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力争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已主持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累计主持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
应用研究广,积极服务社会
杨黄浩教授在工作上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全面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尽心尽职,勤奋努力,很好地发扬了福大的“三种精神”。杨黄浩教授长期从事食品安全分析和生命分析化学研究。针对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积极开展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检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以及食品安全污染物便携、快速检测仪器的开发,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解决国家食品安全保障重大需求方面取得两个突破:一是食品安全复杂体系的分离检测新技术建立;二是食品中重要污染物的快速低成本检测仪器的研发。在国家863计划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发展了系列基于功能高分子的新型固相萃取材料,并以此建立了水产品中贝类毒素、抗生素,奶制品中三聚氰胺、雌激素,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等的检测新技术。开发了便携式食品安全检测仪、大米重金属快速分析仪、食用油质量安全检测仪、瘦肉精速测仪等小型便携检测仪器,并与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初步实现产业化,在食品企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执法部门推广使用,2014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同时,作为福州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团队和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杨黄浩教授积极引领科研人员承担各类食品安全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食品安全相关科研项目40余项。制定了4项国家标准和3项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涉及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鳗鱼等多种食品的有害残留物检测方法等。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3项。同时还建立18个食品安全示范基地,培育示范龙头企业12个,建立茶叶、蔬菜、猪肉和水产品食品安全生产体系。杨黄浩教授及其科研团队为福建省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控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研能力强,学术成果显著
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杨黄浩教授围绕纳米医学和癌症早期诊断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保持、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从教至今,在承担大量的科研管理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科学研究,科研硕果累累。迄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CS Nano等影响因子大于10刊物的论文20余篇。研究工作多次被Nature Chemistry、Nature China、NPG Asia Materials、ACS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等刊物和网站作为亮点介绍。发表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5000次(H因子=36),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800多次。最近,杨黄浩教授首次建立了基于石墨烯的光学生物传感方法,并证明了石墨烯作为核酸药物载体的可能性,大大推动了石墨烯纳米材料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代表成果2009年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迄今已被他引800余次,并在2011年被Thomson Reuters《科学观察》评为“十大化学热门论文”,2014年被中国科学院科学前沿分析中心列为“中国化学领域热点论文(2009-2013)”。首次构建了以核酸适体为基础的刺激响应材料,并发展了相关高灵敏生物传感和新型药物释放新方法,研究成果连续发表在J. Am. Chem. Soc.(2008、2011、2015),Nature Chemistry为这一研究成果作了专题介绍。目前主要从事纳米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工作,包括设计合成了系列具有肿瘤诊断治疗一体化功能的纳米探针,发展了系列新型纳米药物载体模型,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CS Nano、J. Mater. Chem.上,并获发明专利多项。
甘于奉献,学科和团队的领军人
近几年,外省多家单位都愿意以更高的待遇和住房条件聘用杨黄浩教授,但都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杨黄浩教授说,他搞研究并不是为了名利,福州大学培养了他,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研究环境,为了这份感情,他愿意继续留下来,为福州大学添砖加瓦。在自身的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杨黄浩教授任劳任怨,勇于拼搏,甘于奉献,担任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福建省重点学科分析化学学科带头人,带领福州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和团队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化学与生物传感、复杂体系的现代分离与分析、食品污染物快速低成本检测设备开发、食品安全控制与风险警示等四个研究方向。2009年至今,福州大学分析化学团队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其它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在杨黄浩教授的带领下,福州大学分析化学学科2010年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审批入选福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规划”和“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项目 ”。2011年,以杨黄浩教授为带头人的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更为可喜的是,根据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课题组联合公布的学科评估系列研究报告——《化学十年:中国与世界》显示,福州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在分析化学领域2010年论文数量位居世界机构第19位,这一国家层面上的评估结果显示福州大学分析化学学科的科研竞争力已进入到世界先进水平行列,这也充分体现了杨黄浩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对福州大学分析化学学科的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
杨黄浩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用自己的言行履行了共产党员职责,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目前杨黄浩教授正在积极的推动所开发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肿瘤诊断试剂和纳米药物的产业化,并致力于推动福州大学食品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的建设。杨黄浩教授,将为福州大学化学和食品学科的发展,以及福建省食品安全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