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将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落实省部共建、践行学校十二五规划”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做强学科,办好教育”的鲜明主线,积极探索“凝方向、聚人心、促合力、重创新、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凝聚全院师生力量,努力实现学院的学科梦。
化学化工学院于2011年开始将支部建在科研团队,通过党建促进科研发展,已取得良好成效,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光催化团队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分析团队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化肥催化团队联合企业组建三聚福大化肥催化公司;等等,但是,化院人仍然秉承“筚路蓝缕”的院训精神继续开拓进取,希望以点带面,倡导团队互助,突破学科瓶颈,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院的学科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许多985高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加快追赶的步伐,而且当前的学科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期,学科的发展不能只满足于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突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3年,学院党委将继续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任务,加强学科凝练,全面推进改革攻坚,积极打造发展平台,大力加强协同创新,助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011计划和国家化学一级重点学科三项工作的申报突破。为此,化学化工学院党委结合学院实际,本年度着力开展“创先争优,托起学科梦”的主题活动。
一、坚持“学科发展”一个中心,力促学科突破发展
学院坚持围绕学校“十二五规划”中心任务开展学院工作,坚持以学科发展为中心,坚持党政齐抓共管。明确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011计划和国家化学一级重点学科的申报为学院当前首要任务,搭建学科重点攻关项目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为实现学科的突破保驾护航。
二、构建两支学科建设先锋队伍,加强学科凝聚力和协同创新能力。
1、构建一支学科发展智囊团。
化学化工学院党员队伍中有2位院士、1名千人计划、1名杰青,6名闽江学者,2名福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学院党委计划以这些党员学科骨干为主体,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构建一支学院学科发展智囊团,通过加强座谈,定期交换意见以及资源网络共享等办法积极完善学科发展智囊团的议事制度,凝聚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共同出谋划策,凝练特色方向,做好顶层设计,指引学科发展,强力推进三项工作(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011计划和国家化学一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
2、打造一支学科建设互助队。
由于我院科研团队建设相对分散,分布在新老校区多个位置,无形加大了各个队伍之间的交流整合难度。学院党委在原有支部建在科研团队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访创工作,将“三项工作”深植每个成员心中,取得共识,并且以支部为支点,抽调学科党员骨干,组建一支具有高战斗力的学科建设执行队伍,倡导各科研团队互助,组建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团队,整合优化资源,发挥党员榜样力量,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从院内开始。
三、做实三项服务,持续创先争优,众志成城托起学科梦。
1、做实师资服务工作。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坚持人才培育与人才引进并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打造人才发展宜居环境,全力扶持,加快人才孵化,全方位提高我院师资层次。
2、做实平台服务工作。
学院计划以实验中心支部为重点,学院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平台服务工作,完善公共平台建设工作,着力推进教辅精细化服务,努力将平台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精。
3、做实后勤服务工作。
后勤保障工作是学科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院将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完善各项政策和评价机制,努力为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完善行政服务工作,努力将机关团队打造成具有服务创新意识的行政服务团队;
2013年,化学化工学院将始终以务实的态度坚持“一个中心”,努力构建“两支队伍”,认真做实三项服务,众志成城托起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科梦”。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
2013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