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校党委党校第236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第五讲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 2021-04-15 00:00:00   作者:     浏览次数:  
摘要: 没有摘要

2021年4月7日晚6点30分,校党委党校第236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第五讲党课《加强法制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图书馆博学厅和明德厅顺利举办,由学校法学院院长黄辉老师主讲。

黄辉老师将本讲党课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法治内涵的理解、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程和习近平的法治思想四个部分依次为同学们讲解。

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辉老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为切入点,以由个人及社会再到国家的顺序分步向同学们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我们深入剖析了这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紧接着是对法治内涵的理解,黄辉老师介绍,法制只是法治的一部分,中国已于2014年开始了由强调法制向强调法治的转变,法制仅仅属于制度范畴,而法治则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同时,他强调我国由法制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本质上是治理模式的转变。我国要坚持向法治社会转变才能使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持续焕发活力。

而后是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程,黄辉老师将中国法治的历史发展进程又分为开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开启依法治国新时期、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三部分介绍,依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1949年建国至今我国的法治发展历程,让同学们对我国法治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他也分析了我国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教导同学们要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问题。

最后是习近平的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他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十一个坚持”讲解了习近平法治思想。黄辉老师提到,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法治思想,对中国法学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次党课加强了对学员们的法治教育,使学员们对中国法治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深入了解,同时通过学习黄辉老师对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剖析,学员们对此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悟,从而更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端正自己的价值观。

最新图文资讯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