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福州大学成功入选福建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示范点,成为全省2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示范点之一。近两年来,福州大学党委高擎党旗砥砺前行,通过培育建设,打造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特色明显的学生党建示范点,不断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突出政治培养,构建学生党建“新格局”
强化理论武装
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读书社、学生宣讲团等,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开展宣讲32次;采取重温入党誓词、表彰先进典型、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观看红*、微党课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18年以来,学校荣获福建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个人冠军2项、团体冠军1项。
完善培训体系
构建完整的“分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校党校培训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三级培训网络,抓好入党启蒙教育和双学小组的“双重引导”,开展新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专题培训和毕业生党员组织观念强化专题培训的“两头教育”,抓好每学期一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业务培训,形成完善的“3221”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双培”工作,将学生骨干培养成党员和党支部书记,将党员培养成学生骨干精英。开设福州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每年培养学生骨干80余人。坚持校党委书记带头上党课,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党课教育。
创新育人手段
成立福州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在思想上同心、在目标上同向、在行动上同行,形成“五主合一”的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模式。
弘扬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福州大学“三种精神”,开展“迎七一”“庆国庆”系列活动以及“我和我的祖国”师生合唱比赛,开展“十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携手齐防疫,共筑爱国情”八个“一”爱国主义线上主题教育。
强化组织保障,树立学生党建“新标杆”
聚焦成长成才,建好组织堡垒
推进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研究生党支部建在专业方向上,建在创新创业团队、学科竞赛团队等最具活力的组织单元上。以学生党支部为主,以校级学生组织党员服务站和大学生社区党员服务站为辅,形成“一主两辅三进”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建设党建原著共享平台、“初心堂”,打造党建共享平台,设置“党建+人才”活动室等学生党建工作平台。全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每年累计提供科技服务、学习辅导、信息普查、美化环境等志愿服务时长达15万多小时。
实施示范引领,提升创建质量
实施示范引领工程,以2年为一个周期,打造物信学院、数计学院等校级党建工作示范点。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定8个校级党建工作标杆学院,100个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校级示范点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5个校级示范点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
培育学生党建工作品牌
推进“党建+创新创业”“党建+社会服务”“党建+少数民族学生”建设。创新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载体,在“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少数民族学生之家”成立党支部;结合学科特色,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党支部、北斗团队党支部、ACM创新团队党支部等特色党支部。
2018年以来,3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项支部作品获评教育部“两学一做”支部风采特色奖。
发挥头雁效应,注入学生党建“新动力”
完善党员队伍建设机制
校党委每年专题研究学生党建工作,并作为二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内容来抓。配齐建强学生党务工作队伍,每个学院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25个二级党委均配备专职组织员。健全党务干部常态化培训机制,确保学生党务干部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
把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节奏
坚持把好“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重发展,三年级建支部,四年级抓教育”的工作节奏,形成坚持“三早”、抓好“两次谈话”、把好“八个”关口、落实“六项制度”的发展党员“3286”质量保障体系。2018年以来,全校共发展学生党员6462名。
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组织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等为主体组成的“前线有你,后方有我”同心抗疫云端千人支教团活动,2020年10月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下一阶段,福州大学党委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切实把示范点建设成为全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示范标杆!